“艺术嘉年华”活动后的启示

发布者:创意设计学院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4-11-25浏览次数:191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简 报

  

 从2014年圣诞夜的当天开始,艺术设计系在校园的图书馆广场上举办了为期2天的《艺术嘉年华》活动。

 本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示艺术设计系综合改革以来的部分成果,同时也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拉开了序幕。

 本次活动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方案经历了3个多月时间。还是在暑假前夕,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经过十几轮的“头脑风暴”,全系教师在潘院长和王教授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从观念上产生了新的变化。大家逐步认同了当前的艺术设计系的人才培养要面向真正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达到在校第3年就可以成为相关企业对应岗位上的“技术能手”,也就是专业学习与岗位职能直接对接的人才。

 这个目标确立以后,大家分工合作,逐步产生了具有创新思维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方案”进一步探讨艺术设计系的综合改革思路。从已纵向“3段层次递进”到横向的“6个过程的能力培养”,从引进企业进驻“校企孵化基地”到部分学生已进驻企业“真题实践”;从工作室的“纸面设计作品”到工坊的“各种材质实现”的可以销售的商品;从“艺术公社”超市的产生到服务于校内外各种项目的完成;从“光秃秃的5层教室”到“一层工坊、二层工作室、三层网络课堂、四层校企孵化基地、五层画室工作室”等立体、全方位的基础教学环境建设成果;从“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的改革到“3段课程授课方式的创新和课程标准的制定都在本次活动中有所体现。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参与者70%2年级的学生,25%1年级的学生,5%是已经出去实习的3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有些是通过课堂学习,将课业产生的实体成果展示出来,有些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早晚自习及课余时间在工坊里不断探索实践将自己的设计稿材质化并商品化,还有些学生利用自己的淘宝网店售出自己的原创作品,集调研、设计、制作、销售一体化。

 部分大三实习的学生也将自己的实习成果带来展示。在26个销售展位上有20个是本系的学生展位,6个是校外企业或学校展位,所有展示上的商品基本上都是原创作品。本次活动的销售额在2万左右,只提出1%作为“支付资金”。

 本次活动从设计、组织到实施,动员了全系师生参与,有计划地分工,大家配合默契,也就付出了勤奋劳动和精力,终于圆满落幕。然而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的艺术设计系的教学改革的重头戏已经拉开帷幕。通过本次活动获得了如下启示:

  1.  教学效果的考核呈现——“艺术公社”超市的商品

  2.  人才规格的标准体现——“艺术公社”超市的商品

  3.  专业与岗位对接的能力发现——“艺术公社”超市的商品

  4.  综合改革的成果展现——“艺术公社”超市的商品

  5.  教风和学风建设的载体实现——“艺术公社”超市的商品

  6.  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的效能显现——“艺术公社”超市的商品


  1.  教学效果的考核呈现

            目标:课程微量化 知识模块化 授课方法多元化 教学成果多样化 课堂产品商业化

 实施:

  1.  制定每门课程的岗位能力培养标准;

  2.  将课程接岗位能力标准微课化;

  3.  运用各种载体和材质完成微课标准化;

  4.  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5.  将每门课程的学分分解化,并与微课标准对接;

  6.  课堂产品进入“艺术超市”商品化;

  7.  课堂效果考核“三位一体”——学生体验、教师评价、岗位标准量度。

  1.  人才规格的标准体现

 目标:符合岗位标准的“即插即用:职业技术人才

 实施:

  1.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步骤,完成3年培养计划;

  2.  纵向“3段层次”递进学习:“基础模块”学习达到专业基础“技能”与 “人文”素质全面提升;“工作室”学习达到“设计”与“视觉体现”有机融合;“工作坊”学习提高“材料”与“现实体现”的综合运用能力。

  3.  横向“6个过程的能力培养”:市场调研环节使学生“接地气”,懂得艺术设计源于生活,为用户服务是设计目标;制定方案环节使学生掌握“规范原则”,懂得招投标的竞争规则;设计过程环节使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思维;形成产品环节是高职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它能全面锻炼学生在“形、色、质、用”的产品鉴别能力,也可以磨练学生的“坚、忍、认”的品格;营销环节让学生掌握推销自己产品和个人品质的能力,也为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个人素养创作机会;最后的考核评价环节使“人才培养”的关键部分,既要求学生具有正确评价“自我”能力,也要有正确评价“别人”的能力,即所谓“做事先做人”,正确有效的考核评价标准的确定和实施,是“人品”培养的关键步骤。

  4.  引导学生通过“艺术超市”承接项目,充分体现“即插即用”择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1.  专业与岗位对接的能力发现

         目标:以“校企孵化基地”为载体,培养出部分能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的“职业技术”人才。

 实施:

  1.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展业标准的有机结合,有方向性引进相关企业进驻“校企孵化基地”

  2.  要达到校企共赢目的,校企互利互惠,企业需要适用人才,学校达到培养适合岗位需求人才的目标。其效果是孵化出部分学生能够在第3年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的真题项目岗位上。

  3.  企业进驻“基地”后,建立对应专业的项目组,招收并考核自愿报名的学生进组孵化,孵化的过程包括:培训 真题再做 进入企业实习 孵化基地提高 进入企业实习 转正等过程。

  4.  专业教师与“孵化基地”的有机互动项目包括:教师与企业合作;企业项目引进课堂再做;企业教师进入课堂教学;专业教师走进企业兼职;系企联合创办专项服务社;师徒制的初步探索等。最终要实现企业项目课堂真做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5.  “艺术公社”超市能够将专业与岗位对接的成果折射出光芒。

  1.  综合改革的成果展现

 目标:提高招生率和就业率

 实施:

  1.  运用“以增量盘话存量”的劳动分配机制,企图从根本上挖掘人才资源的潜在动力,调动全员的工作热情的积极性。

  2.  运用“学分制带动课程微分化及模块功能化”授课方法,企图由浅入深地“积累”技能知识,以调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运用“学习方式多元化,产生出课业成果产品化”,最终走进“艺术超市”商品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企图从校园里走出更多的“岗位适用”人才,也企图吸引更多的“原始材料”进入“炼丹炉”。

  1.  教风和学风建设的载体实现

 目标:教学相长,自我约束,师生共赢

 实施:

  1.  以“教风带动学风”和“以学风促进教风”是相辅相成的老轨迹,怎样使这棵“老树变新芽”,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探索的“新课题”。

  2.  借鉴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的学生管理模式,根据本系的实际情况,要创造性地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具体步骤是以“艺术公社”为龙头,结合教师专长和学生兴趣成立若干专题的“兴趣分社”和“关照小组”。所谓“兴趣分社”是学生发挥所长的实践场所;所谓“关照小组”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

  3.  教师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提升学生课业成果的品质上,在按照“因材施教”方针指引下采取课业成果“分段式考核”机制,要相信“人人可以成才”。信任、关心和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教学风格会带动学生的主动、兴趣和探求的学习信心。反过来,当学生的可以成果品质在不断提升时,也促进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4.  “艺术公社”超市作为载体,可以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师生共赢。

  1.  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的效能显现

 目标:硬件是躯体,管理是灵魂

 实施:

  1.  逐步完善硬件基础设施,不断提高设备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改善硬件环境和功能配置。

  2.  工作的重点是管理制度的建设。各种管理制度错综复杂,清晰理出一个脉络,形成一个管理体系,这是一项艰苦的事情。